唐理查德写的九型人格一书中,描述四号童年的内心世界以及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这是我迄今为止所读过的九型人格中描写最为详细而精准的一本书。与其他版本不同,它潜入到了更深层的世界,说出表面行为背后更原本的动机。比如其中有一句“第四型的人并不想让自己的痛苦随风而逝,以免他人尤其是父母无从知道他们所经历的巨大伤害。”准确说出了4号喜欢铭记痛苦的原因,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4号喜欢在内在经验中找到自我认同,虽然二者都有但前者更为重要,我十分认同这句话,读到它的时候有种恍然大悟的感受,其实这样的想法一直都在,只是没有意识到,理查德给我们点了出来。所以我希望四号朋友们看一看这段透彻描述四号童年心路的文字,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会有一种大雾慢慢散去,眼前的景象逐渐清晰起来的感觉。
第四型人切断了与父母双方的联系。在孩提时代,他们既不认同母亲,也不认同父亲。(“我不喜欢我的母亲,也不喜欢我的父亲”)他们因父母的婚姻问题、离异、生病、甚或因为家庭内部的人格冲突而有过不幸或孤独的童年。在某些情形中,第四型人也许有相对“正常”、没有坎坷的童年。不过,哪怕是在有保护的环境中,他们也无法从父母的反应中看到自己:他们觉得父母看不到他们本然的样子,或者他们的父母寄托于他们身上的东西与他们自身完全无关。他们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忠告和反应,在他们看来,只适用于一般状态的孩子,而不适用于自己。由于缺乏确定的角色榜样,第四型人在孩提时代便把从内心寻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作为建构自我认同的信息和基本源头。
自我认识是第四型人最重要的目标,是他们希望借以找到自尊的手段。第四型人觉得,如果他们能发现自己是谁,他们就不会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觉得自己与他人有着本质的差异。然而,第四型人不是通过内省来创造自身,而是讽刺性地沉陷在了自我意识之中。他们的自我意识是他们异化了,是他们觉得自己脆弱不堪,并会在他们身上激起对自己和他人,尤其是父母的攻击性。但是,由于他们也觉得无力表现出自己的进攻性或无力改变自己的状态,所以只好远离父母和他人,把攻击性主要投向自己。
由于成长时期同父母的关系基本上是断裂的,第四型人把发展自我同一性的基础建立在与众不同的方面。由于很少认同父母所具有的特质,所以他们开始运用各种方法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最终,这种差异感得到极大的发展且受到强大的保护,成为其自我形象的一部分,因而许多第四型人看不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其实与他人是一样的。成为一个“普通人”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可怕的前景,因为“与众不同”的意识就像是他们建立自己的同一性的唯一可靠的材料。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第四型人依赖于他们的“差异感”,但他们也嫉妒和怨恨那些看起来过着更正常生活的人。
他们与父母关系的破裂也催生了对“好父母”的渴望,这种父母可以看到他们真实的一面,认可他们所建构的自我。第四型人常常把这视为对理想的婚姻关系或伴侣的渴望。他们时常把这一角色投射到新认识的人身上,把对方理想化,并幻想着对方将和自己一起度过美妙的一生。不幸的是,随着对对方的了解日渐加深,他们开始疏远对方,他们认识到,他人并非完美的、可以解决其所有问题的父母。第四型人很快认识到,对方只是一个普通人:对方的“瑕疵”很快也成为第四型人关注的焦点,他们开始对对方失去兴趣。在重新开始自己的寻找和幻想之前,他们会怀着绝望之心去寻找自己的梦中情人。
从某个深层的潜意识层面上说,第四型人之所以对父母充满敌意,是因为他们觉得父母没有给予自己应有的照顾。他们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受欢迎的人,是一无用处的废物,并且对父母如此对待自己一直怀恨在心。他们对父母的不满是如此之深,以致无法表达这种不满。他们害怕自己的愤怒,因此只好妥协,尽力接受他。尽管其他的人格类型也可能对父母有相同程度的不满,但第四型人更难以平复,因为他们对这些旧的伤害总是难以忘怀。从某个细微层面说,第四型人并不想让自己的痛苦随风而逝,以免他人尤其是父母无从知道他们所经历的巨大伤害。
健康状态下的第四型人之所以健康,不是因为他们一劳永逸地摆脱了感情风暴的袭击,而是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跨越当下情势的方法,走向另外的归宿。健康状态下的第四型人已经知道如何维持其同一性,而不用只以感觉为参照。通过克服远离生活去寻找自我的诱惑,他们不仅摆脱了自己的毁灭性冲动,而且能够把美的东西和和善的东西带入自己的生活。如果第四型人知道如何以这种方式生活,他们就能成为所有人格类型中最具生活驾驭力的人,就能从恶中找到善,从无望中找到希望,从荒诞中找到意义,从已经失去的的东西中找到价值。
【给四号孩子的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是四号,请对他们说:
爸爸妈妈是爱你的
所以我们一直很想了解你
如果有一天你觉得我们没有听懂你的想法
可不可以请你跟我们再讲一次?
多给我们一次机会听明白你
因为我们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