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JSP 'footer.jsp' starting page

人才测评中心

主题:名人性格大家谈
收藏这篇文章

卓别林是变态吗?卓别林争议性格分析

作者:代乔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20世纪喜剧电影大师查尔斯· 卓别林具有争议性格进行分析,将他的婚恋对象年轻化、不排有声电影、销毁投资拍摄的电影、坚持拍反法西斯题材的《大独裁者》等具体事例与心理学疾病参照标准进行比照,得出结论。最后以卓别林的坎坷童年、所在的社会大环境以及他的艺术家身份作出总结,他是一个丰富,脆弱,勇敢,热爱电影,热爱和平的艺术大师。
关键词  恋童癖  偏执狂  艺术家
      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全名为查尔斯·斯潘塞·卓别林爵士,Sir Charles Spencer Chaplin Jr,不列颠帝国勋章佩戴者,伟大的喜剧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20世纪最卓越的喜剧电影大师、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家、反法西斯的和平、民主战士。(Obituary Variety Obituaries, 1977)1999年,他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第10名。(American Film Institute. Wed, 1999 )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科西耶。
      卓别林这个名字,对全世界的人来说,都不是陌生的。他扮演的那个流浪汉的形象,穿着一条鼓囊囊的裤子和一双大皮鞋,拿着一根手杖,戴一顶圆形礼帽,嘴上长着一撮小胡子,迈着鸭子步走路……在世界各族人民的生活中,留下了一个可爱又可笑的小丑形象。
      他塑造的多是被损害、被轻蔑的小人物形象,通过出色的喜剧表演,达到深刻的悲喜剧艺术效果。著名喜剧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影片多为自制、自编、自导、自演,且多为无声影片。
      查理·卓别林对于美国电影的贡献是不容争辩的,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他的制片方法和对待影业同仁的态度发表非议。他是不是一个自私狂?一位不能容忍同行成就的让人害怕的天才? (李贵摘自《美国电影》,1981)
      经过对他的自传和关于他传记电影、文献的总结研究,我们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恋童癖?
      卓别林的爱情很不顺利。各种失败的婚姻,这与他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
      卓别林最后一段婚姻也是他最长的一段是他与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女儿乌娜·奥尼尔的婚姻。两人于1943年6月16日结婚,当时卓别林54岁,而奥尼尔只有18岁,此后奥尼尔的父亲没有再与他女儿说过话。两人的婚姻生活非常长,也非常幸福,两人在对方身上似乎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奥尼尔找到了一个爱自己的父亲角色,而卓别林则找到了一个忠实于自己,并在他在公众中的信誉不断降落的时候安慰自己的人。
      也有争议说不好说乌娜和卓别林的爱情到底是多么坚贞,因为那时的卓别林已经非常非常老了,人老了自然对于爱情的看法和追求就不同了。
      卓别林毕生喜爱年轻妇女(几乎是未成年)是他受批评的原因之一。除米尔德里德·哈里斯外他所有的婚姻和重要关系都是这样开始的。(威廉姆·波伊德等,1992)
      有人说卓别林是患有恋童癖。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戚元丽博士指出,恋童癖是性变态的一种。恋童癖的患者以男性多见,女性极为罕见。受害者以儿童为主,女孩、男孩均有,也有小至3岁以下的幼儿。恋童癖者猥亵儿童的犯罪手段多种多样,如喜观看儿童裸体、抚摸儿童躯体、搜集儿童裸体照片,在儿童面前曝露自身,或当小孩的面自慰,甚至对儿童进行奸污等性侵犯、性虐待等。(中国新闻网转载,2011年)这与卓别林喜欢十多岁的女性不符合,他的传记作家将这个习惯归于他青年时代在伦敦大剧院遇到的初恋海蒂·凯利。虽然一个癖好的形成不会简单,但这个归因算令人信服。
 
二、偏执狂?
      卓别林很固执,别人劝说他拍有声电影劝了好几年。
      有观点说卓别林主要是因为思想僵化,时代进步了,他该怎么办呢?应该解放思想,努力接受新事物,看到新事物的光明的发展前途。可是,卓别林没有。须知,要认识新事物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文化的。但是卓别林幼年落泊,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连电大和自考大专也没有上过。素质太低了,所以缺少必要的知识,看问题不全面,总是看到坏的一面而看不到好的一面。同时,他的落泊的出身也限制了他的视野,看不到时代的亮点。
      对于卓别林的质疑甚至还有对他电影的立意,说卓别林看问题也没有历史地看。即使是20年代末的经济大危机时代,工人农民的生活水平比30年前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只有历史地看问题,才能够正确理解代价的问题。当然,卓别林所处的时代,也使得他鼠目寸光。20年代末,正是美国经济大危机的时候,很多工人下岗。新闻舆论也没有坚持正确的导向,光顾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而大爆黑幕,引得卓别林也不甘寂寞加入。卓别林没有看到,这少部分人的下岗只不过是社会前进的必不可少的代价。你看看,现在美国已经是市场经济的模范和谐国家了,成为全世界人民学生的楷模。当然,美国先富起来了,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地帮助巴拿马、格林纳达、伊拉克等落后国家富起来。  
      而在影片《卓别林传/卓别林与他的情人》等中的观点:卓别林是默片大师,他靠自己的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表达方式,来诠释在默片时代自己所扮演的社会小角色的性格和特征。可以说,是默片成就了卓别林,而卓别林更提升了默片的受欢迎程度。所以,并不只能简单的说什么“有时有的东西不是用语言能够表达清楚的”,很多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是一个艺术家所追求的表达艺术的效果被破坏了。
      另外,有一名叫弗莱德·劳伦斯的人写了一本斯坦·劳莱的传记,表示劳莱是卓别林在杂耍戏中的同伴,还曾和他同住,而卓别林的传记中没有提到过一次劳莱。劳伦斯认为“查理真的认为斯坦是他的劲敌,和他一样棒,有可能危胁到他的地位”。为了支持他的观点,弗莱德提到一部叫《海的女人》的影片。卓别林是这部影片的制片人,他拍这部片子是为了捧出他手下的主要女演员艾德娜·潘维安斯。这部影片的导演是约瑟夫·冯·斯登堡,当时他还没有什么名气。弗莱德说,卓别林看过一次这部影片以后,就把它锁进了保险柜。卓别林死后两个月,他的女儿杰拉婷告诉新闻界说,他父亲把这唯一一部《海的女人》的拷贝销毁了,连负片也给销毁了,“因为它太好”。这说明卓别林无法容忍别的导演的成功。(李贵摘自《美国电影》1981年第六期)
卓别林另一大特点就是对工作的无限热爱。作曲,导演,灯光,设计,选角,主角,全部由自己担当。他对工作的热爱毋庸置疑也不用多说,他的婚姻的失败很多时候与他这个工作狂有关。影片《卓别林传》中有清晰的描绘:保利特·戈达德难以忍受卓别林忘情于工作,不顾自己不顾家庭,有一次甚至在片场对卓别林怒吼,但卓别林依然对这个自己“深爱”的女人无动于衷,依旧投入在他的工作中,最后他们走向了离婚。
      还有一部反映卓别林真实生活的家庭电影日前在瑞士卓别林故居被发现。这部长度超过25分钟的彩色影片真实记录了卓别林在拍摄著名黑白片《大独裁者》时的情况。  
      新发现的影片显示卓别林原来为《大独裁者》设计了一个不同的结尾,后来因为技术上的难题放弃了。《大独裁者》的最后一幕是卓别林在为世界和平衷心祈祷,而这实际是临时想出来的替代办法。按他原来的设想,最后一幕应该是两支敌对的军队在一起跳舞。人们通常认为卓别林是一个温和有礼、一贯冷静的人。影片揭示了他性格的另外一面:在片中,他声色俱厉地呵斥一个未能及时完成摄制进度的助理导演。此外,他的固执在影片中也有所反映:在他反复练习纳粹军礼时,大批群众演员被强令呆在一旁等候。(方思文,2002)
卓别林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对二战的坚定立场。现在看来真的很可敬。当时二战打响,身为英国人,居住在美国。卓别林的安全其实很有保障。但是他自愿去冒险,拍了著名的也是他第一部有声电影《大独裁者》。当时希特勒仍健在,他敢这么讽刺挖苦他,并且在公众场合多次夸耀犹太民族,而他本人并不是犹太人。他对二战的坚定反战爱好和平的态度是伟大的,他是一个很伟大的和平倡导者。
      身为艺术家,后面发生的政治风波真的让他措手不及。简简单单被人偶然请去作演讲,简简单单现场气氛所触动,简简单单发表自己心中确实所想,一切在卓别林看来都这么理所当然,然而却给别有用心的人当做政治牺牲物。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感性在他处世中占了上风。
      对于有人怀疑的卓别林是偏执狂,我们综合上述主要的自私固执的事件来分析。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也称为病态人格(psychopathic personality)又称精神病态(psychopathy),是一种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的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s)的患者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总以为比尔要加害自己。其显著特点是怀疑和偏执。(王建平、汤宜朗,变态心理学)不难看出,卓别林没有达到人格障碍的程度,但是是具有一定的偏执、固执的性格的。
      也许也可以说卓别林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具有独立精神的人,不苟同别人,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看法。这种精神在现在难能可贵,而我们应为此而努力。 
 
三、总结
      最后,我们再来一个总的梳理。
      一个人很不快乐,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于是他去找医生,说:“医生,你能不能治好我的抑郁症呢,我很不快乐。”医生说:“为什么不去看小丑的表演呢,我保证你看完之后会开心的大笑。”“但是,医生,我就是那个小丑。”
      卓别林十分成功塑出这个形象,是和他的切身经历分不开的。
      卓别林的社会属性是下层人民。他从小生活在英国最底层,有一个哥哥,父亲母亲是卖艺者,而父亲很早去世,母亲后来又成了神经病患者。卓别林从小做些演员工作,逗笑工作是迫不得已,他的生活艰难也是他日后多数作品的基地和素材,可以说他的每部作品都体现了浓浓的英国下层劳动人民生活贫苦和无奈,辛酸和艰难。
      卓别林是去了美国才出名的,他一辈子没有移民,一直是英国公民。说他是什么样的人,其实很不好判断,因为人生大起大落,很难说那个他才是真的他,但是童年的阴影我想在一个人心中是抹不去的,因此卓别林的童年应该进入考虑范围。他后来去了美国,有钱了,有地位了,当然思想会改变,但是他脆弱的自尊心仍然是不好改变的。其实卓别林是一个很脆弱的人,因为他的童年。
      在卓别林写的自传《卓别林自传--一生想过浪漫生活》中有描写:面对纷扰的世界,他说,“对不起,我是艺术家”。 (查理.卓别林 ,1959)
      没错,他真正是个艺术家。
      应该说,艺术家都有偏执这种特性。对于卓别林来说,表现为坚持自己的艺术嗅觉,不屈从别人。在刚开始在埃山奈电影公司拍电影时,他就已经对拍电影有自己独特看法,并且相信自己的观点。虽然大家看到他拍电影强大的潜力,但是因循守旧,不敢随便大胆接受他那自编自导自演拍电影的请求,于是他与公司进行一个打赌,就是公司放手让他干拍真正表现自己艺术企图的电影,风险由他承担。在这里,他走出冒险的一步,也多得他那艺术嗅觉,他成功了,一夜成名。这在一般人是很难办到的,没有强大的能力支撑是不行的。
      这种偏执一直延续下来,不管是在接下来几家电影制片公司的工作,还是克服重重困难拍摄大独裁者,还是不轻易转向有声电影拍摄。他有能力有勇气在那样的大环境下坚持,能有这种偏执,这是卓别林的一大启发。
      卓别林在他的自传中写过“他是一个流浪汉,一个绅士,一个诗人,一个梦想者;他感到孤单,永远想过浪漫生活,做冒险的事情。他指望你会把他当作是一个科学家,一个音乐家,一个公爵,一个玩马球的。然而,他只会拾拾香烟头,或者抢孩子的糖果。当然,如果看准了机会,他也会对着太太小姐的屁股踢上一脚——但只有在非常愤怒的时候他才会那样。” (查理.卓别林 ,1959)总之,卓别林就是这么一个丰富,脆弱,勇敢,热爱电影,热爱和平的艺术大师。
 
参考文献:
[1] Obituary Variety Obituaries, 28 December 1977.
[2] 查理.卓别林(英),卓别林自传--一生想过浪漫生活[Z].1959.
[3] 理查德 阿顿巴罗导演,威廉姆·波伊德等编剧,卓别林传/卓别林与他的情人 [美国] [Z]. 1992.
[4] 方思文 ,卓别林性格另一面[N].中华读书报,2002.
[5] 王元化,谈卓别林,人物春秋[Z].2003:22-23.
[6] 红豆获刑引恋童癖话题:治愈有难度,患者易上瘾[N].南方日报,中国新闻网转载,2011年11月29日.
[7] AFI's 100 YEARS 100 STARS[S].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Wed, 16 June 1999 [4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2 August 2008).
[8] 王建平、汤宜朗,变态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43-147.

[9] 李贵(摘),卓别林的另一面[N].美国电影,1981(6).


摘自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45c50201011s6e.html

查理·卓别林

英国影视演员,1889年~1977年,代

TA是几号?

点击查看专家观点

  • 发布者:八一八
  • 2015-1-21
  • 阅读:12429
转载 | 收藏

分享到:

发表评论

第十◎个弹孔   2015-12-31

他是喜剧演员,不像是7号

Tiffany杨   2015-11-03

如文中所说,他是一个丰富,脆弱,勇敢,热爱电影,热爱和平的艺术大师

未检测到登录,请登录后再试!

确定

My JSP 'footer.jsp' starting page
  • 技术支持:广州乐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茶山路263号1205
  • 电话热线:020-38905656
  • Copyright © 2015- 中国九型人格网 粤ICP备15054591号
中国九型人格网
发现你的性格优势®
微信客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