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JSP 'footer.jsp' starting page

人才测评中心

主题:一周性格话题
收藏这篇文章

九型人格的心身健康状态简析

作者:王耀堂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各型号人格童年家庭经历的影响分析入手,以及成年后心理不健康状态分析,从而总结出不同型号人格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最后,通过“能量再分配”或“能量种植”重新整合平衡身体资源,以帮助各型号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心身健康状态。
关键词:九型人格   童年影响   能量再分配与种植  心身健康


一、引言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研究能够觉察人格的方法,其中九型人格便是其一,它起源于2500年前的苏菲教派,通过几千年的实践,现已运用于各行业的识人用人之中。九型人格是通过分析人们行为背后的出发点,即基本欲望和基本恐惧,将所有人划分为九种类型,其基本原理为:就个体而言,人与人是有差异的,有不同的原生家庭,不同的原动力和价值观,从而支配不同的行为显现;就某型号人格而言类,他们却可能有着类似的童年经历,类似的生存环境,从而造就了不同根却通性的雷同。本文通过对九类不同性格人群调查进行逐一分析,同一性格的人在童年多数有过类似的经历,从而引发了几近相似的心理障碍或不健康的状态。


二、九型人格介绍及能量分布

九型人格9种类型分别为:1号完美型、2号给予型、3号实干型、4号浪漫型、5号观察型、6号怀疑型、7号享乐型、8号领导型、9号调停型。依据各型号的外在表现,可分为三类:外在高能量(3号、7号、8号)、外在中能量(1号、2号、6号)、外在低能量(4号、5号、9号)。若是按照荣格心理倾向性分类法,外在高能量的近似于外倾型,外在低能量近属于内倾型;而按照气质类型说外在高能量的与胆汁质、多血质相关,外在中能力量与粘液质相关,外在低能量的与抑郁质类似。


三、九型各人格心身理状态分析

(一)1号性格完美型
1号童年常常充满父母苛责,父母在各种小事上对他们严格要求,批评多表扬少,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小心谨慎,常常主动做出大量的自我牺牲,严格自控。渐渐的他们便习惯于用超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完美的态度,他们常常感到困惑,产生力不从心感。这种情绪会转化为对自己“不完美”的自责和愤怒,在内心产生挫败感,并会将这种消极情绪压抑到内心深处。从而产生焦虑、强迫、嫉妒、偏执、人际关系不和谐等不健康心理状态。
1号性格行为动机是做事力求正确完美,有原则,有标准,常常自我批判并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做事情的倾向,理性正直,刻意求恭,时常压抑自己人性中不理性的一面,怒而不宣。潜在恐惧是受自己良心责备或遭他人谴责;潜在渴望是事事力求完美。
因此1号性格易患疾病强迫症、偏头痛、失眠、高血压、癫痫、消化性溃疡、便秘、肿瘤。


(二)2号性格给予型

2号一般在家属于中间的孩子,即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童年受到父母关注较少,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不得不学者察言观色,投其所好,以满足父母的需求的方式获得父母的关爱,并形成“付出才有收获”的不安全心理。所以2号长大后才会放下自我努力迎合他人,通过满足他人来获得爱和安全感。从而容易遗失自己、抑郁、压抑太久导致歇斯底里。
2号行为动机是渴望被爱,受人感激和认同,善解人意,有同情心,热情地满足他人需要而又希望不被觉察,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向我倾诉和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感受;潜在恐惧是害怕孤独和不被喜爱;潜在渴望是被人关怀,爱护。
2号性格易患胆囊炎、歇斯底里、甲状腺功能亢进、哮喘病等。


(三)3号性格

3号童年是在长者的积极关注中度过的,将他人对自己的爱、肯定和自己的积极表现划等号。将家人的喜好和期待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和目标,希望家人为自己的优异成绩而感到骄傲。将自己的价值体现放在他人的价值观上来衡量。因此3号会为了追逐名誉地位金钱,忽略了家庭和身边的人,从而出现家庭关系不和谐,失去自我。
3号性格行为动机是渴望有成就,目标为导向,重视自我形象,希望本人肯定,受人注意和羡慕。追求成就是我工作的原动力,名誉、地位、声望、与财富对我确实很重要、无论如何必须是一个成功者的形象。潜在恐惧是被人否定,未被赏识;潜在渴望是受人赏识与认同。
3号易患的身体疾病口腔溃疡、冠心病、斑秃、慢性疲劳综合症等。


(四)4号性格

4号童年跟父母的关系是若即若离的。他们总是觉得自己除杂家庭的边缘,觉得自己跟谁都不像,因此容易产生恐慌和被抛弃的感觉。并且是觉得因为自己不好才会被父母遗弃,从而陷入一种阴沉忧郁的状态。因此4号性格人会抑郁、自我毁灭、交往障碍等。
4号性格行为动机是渴望自我了解,内心感受被人认同,我行我素,感情丰富,思想浪漫有创意,拥有敏锐的触觉和审美眼光。潜在恐惧是生命中仍有不足之处,情感世界仍有缺陷;潜在渴望是更深入自我了解,看透人生。
4号易患的身体疾病结核病、神经性厌食症、慢性疼痛、月经失调、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等。


(五)5号性格观察型

5号童年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获得父母及其家人的关爱,被冷漠对待的他们只好将内心情感的需求转移至书籍资料上的探索,已获得快乐。将自己抽离于外部世界,愿意长时间独处,不希望被人打扰,不善于表达。因此5号不健康心理会表现出愤世、交往障碍、夫妻关系不和谐、性冷淡等。
5号性格行为动机是渴望比人知道得多,懂得快,用自己的智能和理论去驾驭他人,冷静机智,分析力强,好学不倦,善于理性,有逻辑地去处理问题并将情感抽离,不喜欢自己的空间受到骚扰。潜在恐惧是被人取缔和驾驭,对身边事物感到无知,束手无策;潜在渴望是洞悉天下事。
5号性格易患的疾病过度消瘦、中风、脾胃病、肿瘤、性冷淡等


(六)6号性格

6号有着不幸的童年他们一般阴晴不定、时好时坏的情绪中度过童年。父母不高兴时,可能毫无原因地大发雷霆;高兴的时候可能对他们有求必应。在这样反复无常的生活中,孩子变得敏感多疑,时刻观察父母的脸色,他们最早学会的是揣测父母的态度,在这个察言观色的过程中,他们也学会了犹豫,并以此来检查危险信号。童年的无助感,是他们在焦虑中产生了怀疑的特质。因此6号可能出现的不健康心理自卑、癔症、焦虑、自残等。
6号中恐惧型的行为动机是渴望受到保护和关怀,为人忠心耿耿,但多以过虑,怕出风头,怕生事端,怕自己力不从心,怕人虚伪、口是心非、事与愿违;反恐惧型的行为动机是要证明自己不怕而作出相反行为,有先发制人,后发受自于人的行为心态,疑心大。追求安全感:我有很好的风险预测能力。潜在恐惧是被遗弃和受到孤立,对人和事缺乏安全感;潜在渴望是感到安全和保护。
6号性格易患身体疾病是焦虑症、神经衰弱症、过度换气综合征、咽喉部异物感、泌尿系统疾病、性功能障碍、不孕不育等。


(七)7号性格

在孩童时期,7号眼里所看到的就是各种各样令他们觉得被束缚住的规范,而父母则是负责监督他们守规矩的人。他们认为父母总是不断地给他们定规矩、设限制,目的就是规范甚至禁锢他们某些行为,不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此,7号会对父母产生一定的抵抗心理。面对父母时容易产生受挫感,不认为自己可以依靠父母来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于是他们总是会想方设法获得自己认为没有获得的东西,从而去寻找快乐的事情来安抚受挫的心灵。因此7号是一个自控能力不强的人,易成瘾(网络成瘾)、逃避等。
7号性格行为动机是活泼开朗,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时常想办法去满足自己想要的,爱玩,贪新鲜而怕做承诺,渴望拥有更多,倾向逃避烦恼、痛苦和焦虑。潜在恐惧是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被人占有,受人限制;潜在渴望是能开开心心,无拘无束地去寻乐趣。
7号性格易患的身体疾病儿童多动症、自恋症、网瘾、胃肠病等。


(八)8号性格

8号童年是在棍棒下长大的,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为了维持他认为的公平正义,尤其是当父母是比较懦弱的人,他便会对父母产生不认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抗行为越来越严重。他认为自己应该变强大,用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以及家人。因此8号不健康心理容易自大,暴力倾向等。
8号性格行为动机是渴望在社会上于人群中有作为,并担当领导者,个性冲动,权威自信,有正义感,自强不息,爱出风头,喜欢替他人作主和发号施令。但怕被人发现自己弱小的一面,不屈服于人,不喜欢被人嘲笑。重要的是他们尊重和敬畏我,助强扶弱。潜在恐惧是被人支配和指挥;潜在渴望是自己当家作主。
8号易患的身体疾病肝脏疾病、脊柱疾病、乳腺增生、高血脂等。


(九)9号性格

9号孩子的童年,父母常常忽略他们的看法,他们可能偶尔争取自己的想法,但是依然没有得到重视,他么害怕太坚持自己看法,父母会抛弃他们,不断调整自己对外在世界的看法,甚至放弃自己的想法或需要,以迎合父母的期待。因此他们塑造了一个和善的形象,与别人融为一体,才能保证和谐、无忧无虑的生活。因此9号容易自暴自弃,丧失信心,一味的迁就别人压抑自己等。
9号性格行为动机是渴望人人能和平共处,怕引起冲突,怕得罪人,怕左右为难,不争名夺利,性格温顺,与世无争,爱好自然,不好出位,性情温和,懒懒洋洋的感觉,没有个性,慢条斯理,满不在乎的错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万事以和为贵,有时会委屈自己、维持人与人之间的一份和谐。 潜在恐惧是与人群疏离;潜在渴望是与人和平共存并接纳他存在。
9号性格易患身体疾病肥胖症、糖尿病、帕金森综合征等。
四、分析总结
(一)通过对各型号童年生活的分析,童年经历影响性格形成,从而也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状态;同一型号人格类似的童年经历使得产生类似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状态;
(二)通过对行为动机以及潜在恐惧、潜在渴望的分析,联系临床经验,得出结论,同一型号的的人易患同一种疾病或相似的疾病;
(三)外正在高能量(3、7、8)不健康心理状态多数是对外在作出反应;外在低能量的(4、5、9)不健康心理多是因为内在压抑不断积聚而爆发产生对自己伤害;
(四)九种型号人格其实可以通过能量再分配或者能量种植来进行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整,即外在高能量的可以进行外在能量向内转移,通过对自我的关注,使多余外在能量向内分配,从而达到内外能量的平衡;而外在低能量的则可以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感知释放积压的内部能量,也最终达到内外能量的平衡;对于本身缺少能量的的型号可以通过能量种植实现能量充盈;
 
附录:名词解释
能量再分配:对于健康个体而言,他先天的已经具备总数量一定量的能量,且内外能量是一种平衡的状态,但是在不健康状态时会出现内外能量的不平衡,为了使能量再次达到平衡状态,需要利用一定方法对内外能量进行重新配置,以致恢复心身健康状态,此过程成为能量再分配。

能量种植:对于先天能量总数量不足的个体,他先天的能量总数量存在着缺失,为了使其获得健康平衡状态,而采取一定方法使其总能量数达到先天应具备的数量,此过程称为能量种植。
转载 | 收藏

分享到:

发表评论

国平-中医馆~医院   2016-08-11

王教授分析的很有道理!!感谢王教授!!!

未检测到登录,请登录后再试!

确定

My JSP 'footer.jsp' starting page
  • 技术支持:广州乐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茶山路263号1205
  • 电话热线:020-38905656
  • Copyright © 2015- 中国九型人格网 粤ICP备15054591号
中国九型人格网
发现你的性格优势®
微信客服群